陈增弼 | 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
发布时间:2023-09-27 03:06来源:undefined点击: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在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默研勤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匆匆向前的我们,总有几许时常遗忘角落,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却是隽永的经典。「学海遗珍」为大家揭开历史的灰尘,这些文字或是一个领域的开山之作、或是历史的先声与转折,它们或许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但在今天看来,它们身上的气质,依然熠熠生辉。研习君按:
今天「学海遗珍」专栏刊载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传统家具学者陈增弼先生的文章《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原文载《装饰》杂志1996年第1期。说到明式黄花梨家具,现在正反两种观点赫然对立,水火不容,拥护者从历史文化及艺术审美的角度大加赞赏,反对者则以奸商炒作为由予以无情批驳。到底孰是孰非?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20多年前的九十年代,在那个黄花梨还没有被人广泛知晓,也没有商业炒作的时期,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否会更接近于我们想要的真相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陈增弼教授的笔触,看他是如何用那优美隽永的文字为我们讲述黄花梨之美的!陈增弼先生手稿
来源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Ming Style Furniture
黄花梨材质之美
黄花梨木在粤俗称降香木。木材初开锯解,清香扑鼻,是制造高级家具首选之材。
No.1
色泽美
黄花梨木质部分外缘淡白色,内心淡黄、红、褐色。一般使用它的芯材。
木材本色总的偏暖, 颜色纯净,透亮,经过打磨、烫蜡之后,呈现一种悦目赏心的琥珀似的暖色调,给人以温暖感和亲切感,大凡人初次接触黄花梨家具大都情不自禁地想去用手摸抚,正是黄花梨给人的温暖感和亲切感所使然。
在众多制作家具的木材中,黄花梨色泽独特丽质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十分突出的,给人美的享受也是别的木材不可追及的。
No.2
纹理美
黄花梨木材的纹理,不论是纵切纹和弦切纹都很活泼、自然。
有的呈现出行云流水的视觉效果,有的呈现出山峦层叠的形态,有的呈现自然形态的流动,是云、是风,千变万化, 给人思绪以自由、奔放的涌动联想。
黄花梨木的棕眼细密、松动,聚散无常, 因而给人以灵活、无拘无束的美的启示。
特别是黄花梨木常有节疤,这些节疤大多是活节活疤,而且形态各异,或像猴头、鬼脸,正如《格古要论》所说:“鬼脸”,“狸面”者是,随节付形,活泼可爱。也为黄花梨木生色匪浅。
No.3
气味美
黄花梨木俗称降香木,在木材的树脂中含有一些醒人心脾的树脂,当木材被锯解开,清香阵阵。
制成家具,放在室中,随着时光的流逝, 慢慢的释放出一种香气,特别在气压低时,这种香味为不刺鼻,不浓郁,淡淡的,令人愉快的气氲。
黄花梨家具数百年后,在室内仍有余味散出,使其拥有者有着一种高品位的嗅觉的享受。黄花梨这种独特气质,或为它受到古今中外收藏者喜爱的重要因素。
No.4
色浆亮之美
“色浆亮” 港、台家具界俗称“皮壳”。是指木质家具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接受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抹布的擦拭等因素而使家具的表面和棱角、边线等处呈现一种自然的、难以复制的表面形态。各种木质家具都会出现这种表面形态,但黄花梨家具的色浆亮,更惹人喜爱。用细木工匠的话说:色浆亮是家具被使“熟”了的一种表面效果。No.5
便于加工
黄花梨木,较紫檀、铁力等木质略软,较一般木材又硬,因此可以说软硬适度,不起倒刺,没有矿物夹杂,锯解、刨切都很方便。在细木工业中很受工匠的欢迎。
而且木质细腻,油性大,易于打磨圆润,这一点是铁力等木没法与之相比的。正因为如此,黄花梨木家具大多加工得光洁、润滑,给人一种亲切感和富有人情味。
总之,黄花梨木制成的家具有很好的视觉美、嗅觉美和触觉之美。这也许就是黄花梨家具比其他材质的家具备受人们喜爱的部分原因吧。
Ming Style Furniture
黄花梨家具造型之美
长1436毫米,宽 420毫米,高792毫米
选用上等黄花梨木制作,是一件传世的明式家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此件琴桌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曾被杨耀教授研究、测绘过,并被收入艾克教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琴桌之面攒边,独板芯,板芯下之托带与左边透榫,并用顺纹盖梢封堵,方腿,上粗下细,尾端兜转成扁平的马蹄,腿间上部设有与桌面平齐的宽大牙板,用榫和竹钉与腿连接。明 黄花梨矮翘头炕案
长1350毫米,宽416 毫米,高429毫米
独板面,下批银朱灰里,两端翘头小巧有韵味,腿扁方截面,下端略向外撇出,腿间为同厚独板,上透雕大的实体如意云头。管脚牚也与腿同厚,并在下缘作成壸门式线形,融牚与牙板于一体,这种手法不多见。腿上端两侧都有角牙,角牙作成中空式小型如意头。明 黄花梨攒靠背圈椅
座盘宽585毫米, 深459毫米, 通高990毫米
是诸多传世圈椅中很有特色的一件。五接圈、椅圈端头外转自然流畅。四腿截面外圆里方,腿间三面为简洁的壸门券口牙板,腿下端之牚子为步步高赶牚作法,前面踏脚牚下有小的条形牙板,今已失,仅留有卯口。
座盘之上,四腿皆为圆形截面,后腿两侧立牙,前腿只是前面单侧有立牙条,镰把棍, 单曲线向外膨出,下粗上细,支撑椅圈。靠背作法特殊,圈椅靠背为独板或打槽装板作法,但此圈椅靠背是两边立柱打槽,中嵌一块独板,下有亮脚,是从独芯板直接做出,上有团花,是先在独板芯上挖出一个如意云头状的孔洞,另雕一与之形状相应的赤虎闹灵芝图案的透雕饰件,从前往后嵌入。因此团花是突出于靠背板面的,装饰效果比一般平面雕刻更有意味。而下面亮脚的纹样与线条的运用也可称精彩之笔。
此件圈椅,整体比例匀称,造型舒展,文质大气,是传世众多圈椅中的上品。圈椅这种造型家具,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具有浓厚的中国气质。圈椅的上圆下方的基本构图是中国古代“承天象地”,“天圆地方”的哲理观念在家具造型设计的具体运用。
明黄花梨高束腰条桌
长986毫米,宽485毫米, 高800毫米
此桌在设计时有几处很见匠意:高束腰板在转角处以45度斜面交接,使腿的上部内隐,因此束腰获得了简洁明快和干净利落的视觉效果。壸门曲线一气呵成,卷曲流畅完美。牙板与桌腿曲线衔接十分自然而富于弹性,在腿的中部作了数次回转,打破了腿线的单调、僵直而取得了丰富和变化的效果。线继续下行至腿端上卷成双的翘足,内为“挖缺作”处理,保存了隋唐壸门床的余韵。此条桌牙板与桌腿所形成的壸门曲线的轮廓,流畅而富有张力,在传世明式家具造型上是一件成功之作。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要取得完美的造型,不是依靠过繁的雕饰,而是把线的流动、节奏处理好,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视觉艺术效果,此桌就是很好的说明。在牙板近腿端作了加固加强的特殊处理。牙板两端与腿衔接处,由于壸门曲线的要求,有较大的向下弯垂的尖角,而牙板只能选用横材,因此近腿相交处的直纹木材很短,容易劈裂破损。为了解决在加工中这一难点,在不影响外部造型的条件下,工匠在牙板里皮保留着必要的木质不予剔除,以求获得对牙板向下弯垂的尖角的加强与保护。这既反映了制作此件家具的工匠的聪慧,也为我们留下了正确使用木材的优秀范例。这一点,也使这件明式条桌生色匪浅。Ming Style Furniture
如何挑选黄花梨家具
这问题在鉴赏、选购、收藏时首先遇到的。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No.1
挑家具的时代风格
明式家具是我国15~17世纪明中期至清初期这一时代的产物,它有着独特的时代风格。这在家具造型的整体风貌、细部节点、线脚的处理以及装饰纹样的运用上,都有一种特殊的韵味与方式,上与宋式家具,下与清式家具相比, 其风格是完全迥异的。
一件家具摆在那里,给你的第一印象就是这种时代风格,给你的第一个感受也正是这个。对家具时代风格的把握是挑选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基本要求。
No.2
挑木材的材质
黄花梨木不论是纹理、棕眼、节疤、色泽都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紫檀,又不同于 溪鸟勅鸟木,更不同于铁力木,当然与中、软性木材也是完全不同的。
黄花梨木,材性好,纹理活泼,棕眼清细,软硬适中,色泽柔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优质木材。
研习君独创 黄花梨色谱
这里须说明一点的是关于木材的色泽问题。我们说黄花梨的固有色泽偏黄、偏褐、偏红, 但因黄花梨产地不同, 取材的部位不同, 锯材的方式不同, 都会在色泽、纹理上出现差异。
但这种差异是作为同一种材种的大同条件下之小异, 这种差异与黄花梨和紫檀的差异, 和铁力木的差异还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由于时尚的要求和顾主的特殊喜好而把原本之黄花梨染成紫檀色,染成红木色,只要在家具背面不影响家具外观的地方,刮出木材本色时,就会显出黄花梨的原来面目。由此也可以看出,木材的色泽是确定木材的条件之一,但不是确定木材惟一的条件。
No.3
挑家具的“原来档”
所谓“原来档”就是家具是当初制作时的状况。也就是未经过后代人动过手的。这在挑选黄花梨家具时是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
明式黄花梨家具经历过三四百年的风风雨雨。保存完整者寥若晨星,因此“原来档”的家具就显得十分难得而珍贵,有些传世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已是具有“惟独性”的孤品了。
因此备受研究家和收藏者的珍视。所以“原来档” 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应是刻意去寻觅的。
No.4
挑家具的光整度
明式黄花梨家具在数百年使用的流传中, 会出现缺牙短牚,脱鳔破损,散架毁坏的情况。
今天我们在市场上遇见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大致有两种情况:
其一,保存着历史风雨所作用的家具原貌。或十分光整,或残破不全。
其二,家具已经过小商小贩或自己动手, 或延请木工给修整过的以“整旧如新”的面貌呈现在你面前,大多数已严重破坏了明式黄花梨家具固有的风韵,甚至把数百年所形成的色浆亮全部刨光。令人为之可惜。
在挑选家具时宁愿选购残破不全,甚至完全散了架子的原家具的零部件,待找到高手细木工匠之前,尽量保持原状,也不要满身创伤的不伦不类的“整旧如新”的东西。
修配家具也要求有很高的技巧,而且对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对纹理、色泽处处都要与原件各部位的杆件相一致。不可随意而为。
修理旧物与新作家具完全不同。修理旧物要作到“修旧如旧”,“不露痕迹”,保证“原汁原味”。这才是修旧的指导原则。
No.5
挑成堂成对
明式黄花梨家具品类是很多的,有些是单件被制作,有些是成对、成堂被制作,床、罗汉床、宝座、书桌、画案……大多是以单只出现。
凳子、绣墩、靠背椅、玫瑰椅、官帽椅、圈椅、月牙桌、小型条桌、条案、柜子……往往成对、成堂出现。这也是使用功能所决定的。
我们在挑选原来成对成堂的明式黄花梨家具时,尽量挑选成双成对,甚至成堂的。这在买回来摆放时也会合理得多。
正因为如此成对的椅子与耍单的椅子在价格上并不只是成倍的问题,换句话说,单只的椅子要比成对的价格低得多。柜子类也是如此,人们寻购成对的柜橱而不喜欢单只的柜子。
No.6
挑造型的高品位
明式黄花梨家具也有精与粗、文与野、高与低的不同品位,并不是凡为明式黄花梨家具件件都是精品、都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因此在挑选时还应当有所区分,有所鉴别。但不能脱离家具的使用功能而一味地就造型谈造型, 就形式谈形式,这样往往不会真正挑选到有价值之物。
我们这里所说的挑选,是指在相同的功能基础上,挑选其比例匀称,舒展大气,细部处理精到,纹饰、线脚雕得挺括、有力,材质、纹理优美,造型有其独到之处,乃至于绝少见到的孤品。
大凡历史文物,只可遇而不可求。
当某件精美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出现,就需要凭你的眼力、经验和艺术修养,很快决定把东西是收是放。在众多行家里手的竞争中,往往精品钟情于有眼力的收藏者。
(全文完)
作者名片
陈增弼(1933-2008)
陈增弼(1933年—2008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传统家具学者、中国古典家具鉴定专家,收藏专家,曾任明式家具学会会长,中国家具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等。
陈增弼先生师从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是正统的建筑学科班出身。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建筑科学院,从事建筑设计。
在与中国明式家具研究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杨耀先生相识后,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从建筑设计领域改轨到研究传统家具的道路上来。
陈增弼先生手绘五代木榻榫卯示意图
学海遗珍往期 / Past Events
(直接点击文字查看文章)
- END -让最好的家具传承有序明清家具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