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菲斯派:鲜活、艳丽且浪漫
发布时间:2023-08-31 12:22来源:undefined点击:
意大利设计师索特萨斯的作品。
在淘宝的一次巡游之旅中,我发现了一台地灯。它造型奇特、颜色艳丽,就像由儿童玩的积木搭制而成,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来不及考虑,我就已经把它放进了购物车,但由于它的价格不菲,即便熬到了 "6 · 18",我也迟迟没有下单。
直到最近,我才了解到这台地灯是典型的孟菲斯风格:鲜明、叛逆、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孟菲斯派诞生于 1981 年,但其实早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酝酿已久。孟菲斯派来自意大利,但听上去和意大利毫不相干,事实上也是如此。
这个艺术集团的名称源于鲍勃 · 迪伦(Bob Dylan)的歌曲《再次与孟菲斯布鲁斯一起》。对于领军人物埃托 · 索特萨斯来说," 孟菲斯 " 这个名字代表了两件事物:田纳西州的一座城市和古埃及的首都。
意大利设计师索特萨斯的作品。
这个词的模糊意味对于这个刚成立不久的新艺术家团体再合适不过,它不代表任何切实可指的事情,索性可以象征一切,并能完美展现孟菲斯派对家具、物品和纺织品的模糊设计哲学。" 孟菲斯," 索特萨斯说," 存在于一个凝胶状的、稀薄的区域,从本质上排除了既定模式的约束和被定义的下场。"
二战之后,国际主义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开始在全球泛滥,统治了平面设计、字体、插画、建筑、艺术等领域 30 年以上。受到密斯 · 凡 · 德罗的 " 少则多 "(less is more)主张的深刻影响,国际主义风格力图通过简单的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
由于过分要求减少形式感,国际主义风格变成了另一种强势的形式主义。人们对工业化、缺乏人情味的设计越发厌恶,更多新风格开始趁势而起。1981 年,以索特萨斯为核心,芭芭拉 · 拉迪斯担任艺术总监,孟菲斯派首个作品系列在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Milano)上亮相,抢尽了风头。
如今,在迈阿密、纽约和香港那些古怪的酒店大厅,以及畅销的柠檬榨汁机和台灯、五斗柜里,都能尝出点孟菲斯的味道。当今世界最广受模仿的设计师之一菲利浦 · 斯塔克同样深受孟菲斯风格的影响。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看见这位法国设计师的作品:从法国总统的私人住宅到东京雕塑感极强的 Nani Nani 楼,从全球各地的咖啡馆及家庭中数十万把座椅到浴室中的牙刷。简言之,孟菲斯集团影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设计规则和文化秩序。
成员之一的娜塔莉 · 杜 · 帕斯奎尔将其描述为 " 一种生活方式,将摇滚乐、旅行和某种过渡文化转移到西方世界 "。评论家们则普遍认为,索特萨斯对中产阶层的品位、第三世界和东方传统以及自然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年轻设计师来说,孟菲斯集团的成功是一种强烈的启示。
如今,这些设计师在谈论这个 " 爱挑衅又短命(只存活了 5 年)" 的设计群体时,除了崇敬,也有排斥。 被认为是 " 当代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 的詹姆斯 · 欧文(James Irvine)从 1984 年开始与索特萨斯合作。欧文的设计随处可见,从钢笔、城市巴士、无印良品到佳能、LG,等等。
" 我与索特萨斯密切合作了 13 年,作为他的合伙人工作到 1997 年。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我一直与他共事。现在回想起来,孟菲斯对我的影响就是离远一点。它(孟菲斯集团)已经结束了,因此,应该避开它。" 我很难猜测出欧文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有些厌倦了。
而对于老一辈设计师来说," 孟菲斯运动 " 似乎很愚蠢。号称 " 改变英国人生活方式 " 的英国先锋设计师特伦斯 · 康兰(Terence Conran)在谈到孟菲斯风格时犀利地指出 " 它就像件衣服,有趣、奇特,但很像皇帝的新衣 "。康兰说," 这件事不值得认真对待 "。
1981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保拉 · 安东内利在米兰学习时注意到了孟菲斯集团的一系列作品。他用 " 粗暴 " 来形容它们。" 除了少数例外——索特萨斯的 Carlton 餐具柜是其中之一——我仍然觉得孟菲斯最初的系列很难令人接受。"
安东内利认为,孟菲斯派在 1981 年的亮相 " 也许是其唯一一次能在全球产生影响力 " 的时刻。他发觉这些作品过分单薄,就像食谱一样容易遵循—— " 因此,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了无数糟糕的复制品。" 所幸,有的是人追捧孟菲斯派。卡尔 · 拉格菲尔德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孟菲斯风格的狂热爱好者,他在摩纳哥蒙特卡洛的公寓堪称 " 孟菲斯博物馆 "。" 我刚在蒙特卡洛买了一套公寓。极简主义的自负让处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孟菲斯派很不好过,但我仍然认为索特萨斯是 20 世纪的设计天才之一。" 卡尔 · 拉格菲尔德说道。
阿根廷绿色建筑先驱埃米利奥 · 安柏兹(Emilio Ambasz)则评价孟菲斯派 " 有宠物般和蔼可亲的品质,人们可以拥抱它们,和它们玩耍,晚上把它们盖起来睡觉。它们很容易拥有。你只需要用湿布擦拭,它们就会看起来又新鲜又活泼 " ——在我看来,这应该是最为中肯的评价了。
简而言之,孟菲斯派与在它诞生之前流行于欧洲和美国的主流设计毫不相干。正如意大利设计师西比奇所言," 在那个历史时期,人们显然在期待一些新的东西。当孟菲斯派出现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这是自己一直以来在等待的,也是一直缺失的 "。
孟菲斯派成功跳脱了出来,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准确地说,是毁誉参半。但最终,这个艺术家群体为米兰设计界注入了视觉讽刺、双关语和颠覆性的挑衅,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绝佳范式。